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曾江 通訊員 宋翔)中國“一帶一路”研究培訓中心啟用儀式于2018年6月7日下午在成都市中國-歐洲中心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王京清,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長羅強,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院長李小兵,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董事長徐瑞,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長高京齋,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成都市高新區相關機構專家學者出席儀式。參加啟用儀式的嘉賓還有“2018年發展中國家治國理政總統顧問部級研討班”和“2018年菲律賓中國經濟發展政策研修班”的外國官員。儀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副校長林維主持。
據介紹,為了更好地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國西南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入合作,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城市建設集團三方于2018年1月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運營“一帶一路”國際培訓等項目,從而促進成都高新區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格局的建設。適逢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于近日承辦商務部兩期援外培訓項目,54位外國官員也出席了啟用儀式。
中國“一帶一路”研究培訓中心啟用儀式于當天下午2點半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王京清首先致辭。王京清強調了“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與其他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建公平國際秩序的重要意義。他指出,中國“一帶一路”研究培訓中心的成立,是中國最高智庫與地方政府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落實,加強相關領域應用研究與人才培養的重大舉措,將從國際發展戰略的高度提升成都市的國際影響力。在這一優越的國際交往平臺上,黨政機關、大型企業廣泛開展與“一帶一路”國家經貿產能領域的合作,不僅將拓寬成都及中國西南地區的國際合作視野,也能夠積極發揮成都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作用。他也希望各國高級智囊能夠貢獻智慧,一起推動“一帶一路”合作事業的發展。
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長羅強隨后致辭。羅強介紹了成都市及高新區近年來的發展狀況,并突出了成都市國際交往與國際合作的重要意義。他認為成都市通過承接高級別國外官員研討項目,能夠促進區域發展并開拓合作前景。中國“一帶一路”研究培訓中心成功啟用,充分體現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商務部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友人對成都持續向好發展的堅定信心,和對成都開放包容的國際化環境的高度認可。
兩期研討項目官員代表尼日利亞總統媒體與宣傳顧問奧盧費米·阿德希納先生、南蘇丹總統教育顧問約翰·尤先生、菲律賓社會福利與發展部副司長德·維拉先生等也先后在儀式上講話。隨后,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王京清,成都市人民政府市長羅強,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學院院長李小兵,中國城市建設控股集團董事長徐瑞,中國社會科學院人事教育局副局長高京齋,秘魯外交部公使凱撒·拉瑞恩·塔弗等領導共同完成啟用儀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與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將以此為契機,廣泛開展國際化的人才培養與研究工作,服務于國家商務部對外合作培訓事業。據介紹,本次到訪成都的兩期研討項目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院)承辦的高級別官員培訓班,共邀請到12個國家54名高級幕僚官員來華學習。自2009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已連續承辦對外援助培訓項目33期,培養了來自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超過88個國家的924名官員和專家學者,構建起了遍及世界各地的學員網絡。近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連續承辦六期部長級總統顧問研討班,全面深入介紹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前沿理論成果,也體現了關于當前國內、國際經濟社會發展的研究前沿水平。六期項目共邀請到143位發展中國家部長級、司局級官員來華參加研討,促進了各個國家政府高級顧問間的交流合作,開拓了政策咨詢與分析的視野,豐富了政策工具與評估的體系,為發展中國家相關領域的政策研究與實踐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理論與方法。這一主題也開創了國內舉辦國際部長級官員研討項目的一個全新領域,得到了發展中國家政府首腦顧問的高度評價。中國“一帶一路”研究培訓中心的啟用將為這項事業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
2018年正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秉承中央的指示,在新時代致力于建設世界一流、中國特色的人文社會科學大學。在這一背景下,成立中國“一帶一路”研究培訓中心,能夠加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在“一帶一路”相關領域的研究,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此前深入合作的過程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與包括美國杜蘭大學、匹茲堡大學、英國華威大學、倫敦大學在內的十多所國際一流大學簽署協議,將國際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引進成都開展國際合作學位教育和預科項目。高端智庫、中央部委與地方政府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方面開展合作,將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事業蓄積深厚的力量,從而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
轉載: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