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開啟戰略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廣祿 通訊員林雯)12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戰略合作協議簽約暨閱江書院揭牌儀式在南信大舉行。雙方將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方面深化戰略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戰略合作協議簽約暨閱江書院揭牌儀式在南信大舉行
“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成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發展歷程中的又一個標志性事件。”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長李北群在致辭中提出,學校是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大學,一流學科建設是以國際比較為視角,一流學科建設的使命是引領學校整體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快速發展。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必須建立以一流學科為引領、多元學科互相支撐、共同生長的學科體系,推動學校多學科的成長和發展。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開展戰略合作,將進一步推動學校科教融合、產教融合、軍民融合一體化發展步伐,實行本碩博一體化的貫通式人才培養,促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進,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集聚優質資源,推動科教融合,打造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優秀平臺,將兩校合作打造成科教融合的合作樣板。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高文書談到,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開啟戰略合作,聯合進行本科階段人才培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發展史上尚屬首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雙一流建設的大學,在氣象學研究和大氣科學相關學科建設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依托中國社會科學院,是具有顯著科教融合特征的大學,學校的人才培養采用導師制,堅持本碩博一體化貫通。雙方戰略合作的主要內容,是扎扎實實從本科起培養好人才,本碩博培養一體化規劃;合作的學科領域覆蓋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雙方主要優勢學科;還將為青年教師培養和重大項目合作提供良好機會與優質平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將為雙方合作提供最好的教學服務,開放重大研究項目和研究課題,并積極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江蘇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徐子敏表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對于強國強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江蘇是教育和人才資源大省,近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把人才工作放在江蘇現代化建設大局中,謀劃推進聚焦人才的生態、平臺、計劃、服務,構建了四位一體的人才工作格局。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加大有組織培養人才培養的力度,研究探索破解拔尖創新人才在發現、選拔和自主培養方面的難點卡點問題顯得越來越迫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開展戰略合作,共同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將發揮雙方共同的學術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共同提升。
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張新科提出,南信大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開展戰略合作是一種戰略性、創新性的舉措。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需要綜合、交叉的高水平后備力量。高校是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的重要力量,是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主體陣地,也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力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學科研究力量強,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人才培養、教學規劃方面有優勢,兩校的戰略合作能夠將科研和教學有效結合,利用好兩家優勢,推動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整體戰略,構筑學生、學術、學科三位一體的綜合發展體系,集成資源、匯聚合力,培育新時代人文社科拔尖創新人才,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活動期間,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和閱江書院揭牌儀式舉行。據了解,雙方將秉持“文理交叉、科教融合”的基本原則,通過校際合作推進文理交叉,開展聯合研究,加強交叉學科建設;推進人才隊伍交流,推薦優秀青年教師進行訪學;加強人才聯合培養,在本科生培養方面,兩校在法學、漢語言文學、財務管理、金融工程等四個本科專業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培養方面,將圍繞馬克思主義理論、法學、中國語言文學、經濟學等4個學科開展聯合培養;聯合開展科學研究,共同打造“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研究院”等相關平臺。閱江書院將采取高考錄取和二次選拔相結合的形式,對金融工程、財務管理、法學和漢語言文學四個本科專業的文科交叉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進行四年一貫制培養。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