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10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舉行了“如何辦好社科大”主題討論活動總結大會。學校官微官網對高培勇副院長的總結講話、10位代表的發言和大會情況作了報道。會后,校領導落實學校黨委要求,以集中座談或分別座談的方式向分管部門和學院征求意見、統一思想,這項工作將于本周內全部完成。召開總結大會之際,每位校領導都提交了書面發言。今天,我們將這些發言一并編發。
高培勇副院長的總結講話、10位代表的發言和大會情況的報道請查閱官網鏈接
“如何辦好社科大”主題討論活動總結大會
書面發言摘要
張政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總體部署和社科院黨組關于“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凝聚智慧和力量”的要求,自今年5月啟動的歷時最長、跨度最大、范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如何辦好社科大”主題討論活動,在全校范圍內引起強烈反響,為學校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原動力。一是“如何辦好社科大”大討論意義重大、作用重大,對今后辦學治校產生了長遠效益,為黨委和班子明確工作重點、明確當前任務、把握當前形勢和謀劃未來發展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識。二是抓住“入主流、一盤棋”、科教融合契機,全面提高辦學治校水平,規范教育教學要求,落實人才培養制度建設、機制建設,讓科教融合發揮更大的實際效益。三是落實2021版本科生培養方案,召開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做好后期監督檢查;下一步要啟動教學專項評估,評估到教學的每一個具體環節,落實落細落到位。四是研究生培養方案修訂要體現社科院特色與優勢,遵循規范化培養路線,招生部門要積極介入。五是繼續抓緊推進“雙一流”建設,同時深化思政工作和全校穩定工作,落實績效工資改革、職稱改革等重大改革,優化辦學條件。六是基建工作涉及全局,與科教融合、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務必超前考慮,提早規劃;關注宿舍樓建設進度,根據進度盡早設計2022年秋季學期教學方案。七是加強黨的基層組織隊伍建設。紀檢工作要有風險意識,要加強法律教育、規則教育;不斷加強制度建設,按程序辦事,按要求辦事。
王新清
今年上半年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后,學校制定了《貫徹落實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工作方案》,全面籌劃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系統修訂了有關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研究生導師管理;全面修訂研究生培養方案;加大博士研究生主文獻制度建設;制定并實行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全面加強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論文寫作、學術規范檢測、預答辯、匿名評閱、正式答辯、學位評定等各個環節的質量管理。
在讀研究生對研究生教育的滿意度較高。據高教研究所本學期的問卷調查,72.72%的研究生認為“我為我能在社科大學習而自豪”;62.06%的研究生認為“我們的學習科研氛圍超過絕大部分雙一流高校”;60.9%的研究生認為,科教融合優勢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得很明顯;超過半數的研究生認為自己每年有很多機會參加高水平學術會議,超過40%的研究生自述每年有很多機會參與重大科研項目。
針對研究生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提高學院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責任意識,加強本、碩、博教學一體化建設,優化研究生課程體系;二是加強研究生課程教學管理;三是積極推行研究生主文獻閱讀制度;四是加強對授課教師和教務人員的專業培訓;五是適時開展研究生教學督導工作。
林維
在科教融合背景下樹立大科研概念,推動大學科研水平的提升:建設大平臺要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總體科研能力和科研隊伍為發展的依托,以大學“科教融合”學院和各研究平臺為主體,真正融為一體,凝聚力量,形成團隊合力。貢獻大成果,要著力提升理論重大創新任務的承擔能力,不斷產生能夠代表理論研究創新的重大成果。打造大學科,特別關注學科交叉融合,打破學院界限,拓寬學科邊界,在前沿理論、交叉理論研究等方面蓄積優勢,推動學科交叉和學術資源整合,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治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大戰略需求,推進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研究的范式、格局創新。實現大目標,重視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相融合,發揮大學科研對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履行“社會服務”等國家和社會賦予的職責,為社科院三大體系建設發揮應有作用。
圍繞四個關鍵詞:學科、學者、學術、學生,繼續推進未來科研具體工作。圍繞十大任務:學科設計引領建設、學者重點培育扶持、學術平臺搭建升級、學術創新團隊支持、學術成果推廣轉化、學術國際交流促進、學術資源跨界共享、學生科研能力培養、學術科研制度改革、學術誠信制度建設,增強大學整體科研實力,推動優秀研究成果及時轉化為國家和社會治理發展的推動力,為社科大成為一流大學而努力。
張樹輝
學校黨委落實 “兩入雙一”的理念格局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文科大學”的目標愿景,應該把“在國家頂級智庫群落、學術‘國家隊’訓練基地、金字塔尖上,學術巨擘的引領下,優秀文化的熏陶下,培育信仰堅定、心懷家國、學養精深、可堪大任的哲學社會科學后備領軍人才”的頂層設計、價值追求推向深入。大學文化建設須服務于明確辦學方向,突出辦學特色,制定務實有效辦學方略。
關于理念文化。要以“如何辦好社科大”討論為關鍵基點,認真研究辦學方向、培養目標、培養模式、中長期規劃等表述和闡述,對“哲學社會科學最高層級研究型人才”做闡釋論證,征求各方意見,尋求共識,形成合力,推動入腦入心。
關于制度文化。把落實理念的思考、措施以制度呈現。要確立大學章程;建立教代會制度;建立所長、院長、學者共同研究學校事業發展的議事機制等。要營造同心同德、不怕困難、公平民主、獎勤罰懶等制度文化和文明導向。
關于校園文化。大學要培育高水平、大格局、有內涵的校園文化。學校已完成校園形象標識系統的設計,“文化育人研究”課題,校園劇創作,挖掘歷史、傳統等精神元素,闡釋的“培根鑄魂與文化闡釋工程”等文化建設項目也在加快推進。
要將大學文化建設成為“實打實解決問題”的思路的有益補充或注解,用心用力用情辦好社科大!
張波
通過“如何辦好社科大”主題大討論,充分認識到學校在國際化發展和繼續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同時也存在差距。經過認真對照學生代表及學院提出的建議、意見,明確了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國際交流方面
加強國際化辦學意識,構建立體聯動機制;制定全方位國際化發展支持體系,協調推進研究生層面、小語種國家高校的交流合作;打造質量優先、規模適度的“留學社科大”品牌。
建立國際化課程,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國際競爭力人才,助力留學生項目及海外交換生項目開展。
構建具有國際視野、全球競爭力的師資團隊;推進外專引智支持計劃,發展一支承擔教學及科研任務的外籍專家隊伍。
推進高端國際會議支持計劃、海外學術研究中心支持計劃。
二、繼續教育方面
進一步強化繼續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建設,以問題為導向開展調研,深入了解繼續教育市場和主流高校運行特點,明確辦學主體,規范繼續教育項目辦學行為和工作流程。
高度重視轉型過渡期工作,在繼續教育改革過程中,持續協調各新、老辦學主體,充分考慮學員實際需求,穩妥收尾遺留課程類項目。
轉變理念、建設特色品牌,依托社科院強大師資力量和學術資源,建立完備項目庫、項目專家組和師資庫,以市場為導向推進面向黨政機關的培訓項目、核心項目、國際培訓項目等,提高辦學質量和社會效益。
張斌
社科大組建以來,依托中國社科院雄厚的學術資源,充分發揮科教融合的制度優勢,在完善本科教學管理體制、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本科教育教學的水平和質量得以顯著提升。
下一步,學校將在加強本科教育教學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本科專業建設和探索形成以科教融合為特色的相對成熟、穩定的本科培養模式四個方面進一步推進本科教育教學工作。重點內容包括: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為底線落實各項本科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推進學校-學院-教研室三級教學管理體系建設,以“教師發展中心”為主要載體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嚴格落實《2021版本科培養方案》,研究制訂本科專業建設發展規劃,優化本科專業設置和布局;完善本科學業導師制度,研究制訂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方案;探索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階段“拔尖班”、書院制培養模式。
尤利前
在這次大討論中,立足于分管工作,認真梳理了大學紀委、后勤、校辦(黨辦)和望京校區管委會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并研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扎實抓好大學監督執紀工作,認真抓好上級黨組織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強化各學院黨總支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加強對“三重一大”民主決策的監督落實,協助大學黨委為各學院盡快配齊紀檢委員,定期組織開展黨規黨紀和廉政紀律教育,認真核查處理信訪件。充分發揮校辦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建設,督促大學有關部門抓好制度的廢、改、立和貫徹落實,細化校辦人員職責分工,提高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強化督導督辦職能,切實發揮好領導班子的參謀助手和中樞部門的作用。不斷提高后勤服務保障質量,堅持以提高服務保障質量為根本,進一步加強內控管理制度建設和教育引導,強化后勤人員服務保障意識和廉潔自律意識,端正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滿足廣大師生多元化服務需求。切實加強望京校區日常管理,進一步明確望京校區管委會的職能定位,理順望京校區的管理工作秩序,建立健全望京校區的管理制度,加強校區的后勤保障和日常管理,充分發揮校區管委會辦公室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中心)